字词 | 姜味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姜味草 【概况】: 异名 灵芝草、胡椒草(云南)。 基源 为唇形科姜味草属植物姜味草的全草。姜味草属全世界约130种;中国产5种,1~2种药用。 原植物 姜味草Micromeria biflora(Buch.-Ham.ex D.Don)Benth.(Thymus biflorus Buch.-Ham.ex D.Don;Micromeria ovata Beck.ex Hook.f.),又名小姜草、香草、小香薷(云南)。 形态 半灌木、丛生,高达30cm。 茎多数,从基部发出,近圆柱形,红紫色,密被白色具节疏柔毛及短柔毛。叶小,卵圆形,长4~5mm,宽2.5~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微心形,全缘,质厚,背面具明显金黄色腺点。聚伞花序1~5花,枝条近顶端常具1~2花,花梗长2~3mm,丝状,偏向一侧,常带红色;苞叶及小苞片近等大,线状钻形,长1.5mm,边缘具缘毛;花萼短管状,连齿长达4mm,13脉,萼齿后3齿长三角形,长1.5mm,前2齿钻形,长近2mm,先端刺尖,齿缘具纤毛;花冠粉红色,冠筒长4mm,冠檐2唇形,下唇3裂,裂片近等大,全缘;雄蕊4,前对较大,花药2室,室略叉开;花盘平顶。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mm,褐色,无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677页.图530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0~2550m石灰岩山地,开旷草地。分布于云南、贵州。不丹、尼泊尔、印度、阿富汗至埃塞俄比亚及非洲南部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 【化学】: 含挥发油,主成分是柠檬醛[1]。气质联用从挥发油中鉴定出18个已知成分,其中绝大部分(96.7%)是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其次为芳香族化合物(3.3%)[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48 [2] 中草药 1991;22(3)∶127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❶ 《滇南本草》:“大温,微辛。” 功效 温中,理气,止痛。 主治 吐逆,噎膈,胃痛,腹痛、寒疝疼痛。 《滇南本草》:“燥脾暖胃,进饮食,宽中下气,疗九种胃气疼痛,面寒痛,胸膈气胀,肚腹寒痛,呕吐恶心,噎膈反胃,五积六聚,痞块疼痛,男子寒疝胀疼,妇人癥瘕成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滇南本草》:“治心积:姜味草9g,石菖蒲3g,甘草3g,厚朴3g,草豆蔻6g。共为末。每服3g,滚水点酒服。 为丸亦可。” 每服3g,滚水点酒服。 ” ” ” 单方应用 ❶ 《滇南本草》:“治胃气,面寒疼痛:姜味草为末。热酒服。” 每用1.5g,与糯米白酒蒸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