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妙算姜维不等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妙算姜维不等闲 【原文】: 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1): 庞涓始入马陵道(2),项羽初围九里山(3)。。【赏析】: 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中原。 “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姜维这次出师,一开始就遇上魏军大将徐质,其英勇过人,蜀军无人可挡。姜维说:“吾见魏兵累次断吾粮道,今却用此计诱之,可斩徐质矣。”于是部署停当,闭寨不出。 任凭徐质连日挑战,只是不应。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示形”于敌。 果不出所料,司马昭与徐质说:“昔日所以胜蜀者,因断彼粮道也。今蜀兵在铁笼山后运粮,汝今夜引兵五千,断其粮道,蜀兵自退矣。 ”于是,徐质去劫持蜀军粮草,蜀兵尽弃粮草而走。徐质引军追赶,进入蜀兵伏击圈,被蜀军杀死。这在三十六计中叫作“抛砖引玉”。“抛砖”,作为一种示形于敌的战术伪装,主要表现为小部队或次要方向上的佯动。 目的在于能引出“玉”来,其关键是抓住敌人的心理,诱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佯当真。 徐质已死,余兵尽降。 蜀将夏侯霸“将魏兵衣甲马匹,令蜀兵穿了,就令骑坐,打著魏旗号,从小路径奔回魏寨来”。“蜀兵就寨中杀起。”外面,前有廖化,后有姜维,一同杀来。司马昭大惊,“只得勒兵上铁笼山据守”。 此计叫做:“混水摸鱼。”采取以假乱真,伪装成敌兵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闹腾,一般都是为主力部队的正面攻击,创造有利的条件,使之互为呼应。 姜维二计并用,将司马昭困在铁笼山上。小说家在诗中用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战例:“庞涓始入马陵道,项羽初围九里山”,对姜维用计做了高度的赞扬。 这首诗设置在情节中有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庞涓兵败马陵道,全军覆没,被迫身亡。项羽被围九里山,开始走向败亡,直至自尽。 而这场战争虽使司马昭受困铁笼山,但是魏军并没有败亡,也不标志著从此走向失败。因此说,这联诗的比喻有失恰当。其二,从情节上来看,这场战争也没有完结。 郭淮提兵来救司马昭,同样并用二计,一是诈降,骗取姜维的盟军羌兵前来劫寨,乘机击败他们。 回过头来杀入羌寨,活捉羌主,令其为魏军开路,径奔铁笼山。二是“混水摸鱼”,羌王将魏兵带入蜀寨,内外呼应,杀得姜维大败。郭淮追赶姜维,看他手无寸铁,有弓无箭,于是“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郭淮虽死,但他二计并用杀败姜维也是不简单的,可以说与姜维是旗鼓相当。 而小诗只夸赞姜维,而不提一句郭淮,其感情的偏向分明之至,让人感到有失公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