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症及其护理
❶ 心脏病 A.妊娠、分娩、产褥期对心脏的影响 妊娠期:由于循环血量、心排出量、心率的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 分娩期:由于宫缩、腹肌和骨骼肌的活动,腹压加大等,回心血量极大地增加,特别是第二产程,心脏负担最大。 胎儿娩出后,子宫迅速缩小,腹腔内压骤减,回心血量又急骤减少。 胎盘娩出后,胎盘循环消失,排空的子宫收缩,回心血量又大量增加。 因此,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中,极易引起心力衰竭。 产褥期:产后24~48小时内,除由于子宫缩复、大量血液流入体循环外,组织内潴留的大量液体也逐渐回到血循环,循环血量又大量增加。待多余的水分逐渐经肾脏排出,才能恢复正常(一般要经过4~6周时间才能达到非孕时水平)。 B.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心脏病易引起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也易引起早产、胎儿发育迟缓等。 C.护理要点 嘱患者保持身心安静。 了解是否继续妊娠,采取相应措施。 指导患者的饮食和生活。 预防感染。 协助检查。 协助药物治疗。 分娩时对产妇进行监测。 对胎儿进行监测。 D.观察要点 心脏病伴随症状的观察。 心力衰竭症状的观察。 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观察。 胎儿心音。 母体的一般状态。 E.具体护理 使患者保持绝对安静。 限制饮食(高蛋白、低钠、限制水分),控制体重。 保持患者生活规律,维持体力。 讲究卫生,预防感染。 严密观察心力衰竭的征候。 严密观察有无贫血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不能继续妊娠时,要对患者进行充分解释,配合进行妊娠终止术。 定期检查心电图,作无负荷试验。 妊娠32~34周时病情最易恶化,应住院观察。 用药时,要预防并早期发现副作用。 分娩时的管理 ·准备作心电图。 ·准备吸氧、应用强心剂。 ·缩短第二产程。 ·注意患者体位(半坐位、侧卧位),保持安静及保温。 ·注意观察心、肺、肾的功能。 ·分娩后两日内病情最易恶化,应特别注意。 .分娩后禁止授乳,产后两周内须住院观察。 ❷ 糖尿病 A.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孕期及分娩期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产褥期如不减少胰岛素用量,则易发生低血糖症。 B.糖尿病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孕妇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因此,子痫、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相对增高。 孕妇的生殖泌尿系统极易感染,甚至发展为败血症。 ]孕妇还易出现产程进展缓慢或产后子宫弛缓性出血以及羊水过多症。手术产率也增高。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包括巨大儿、畸形儿发生率高、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的特点。 C.护理要点 了解孕妇的既往史、家族史。 指导患者饮食,辅助治疗。 预防感染。 与专科医生联系。 预防低血糖、控制血糖。 对胎儿进行监测。 D.观察要点 观察糖尿病的症状:肥胖、体重增加过度、口渴、多尿等。 各种数值的变化:空腹血糖、饭后血糖、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等。 体重的变化。 进食量。 低血糖症的初期症状:倦怠、嗜睡、空腹感、注意力不集中等。 胎儿心音。 合并症:心、肾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母体的一般状态。 E.具体护理 详细问诊:家族史(有无糖尿病患者),巨大儿分娩史,流产史,早产史,有无低血糖症状(饭前强烈空腹感),糖尿病症状(口渴、多尿、阴部瘙痒等)。 对真性糖尿病进行饮食疗法时,也应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饮食指导。 充分控制血糖,包括使用胰岛素,进行尿糖检查,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症状的患者要准备补充糖等。 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并定期检查。 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妊娠36周时住院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尿酮体检查、胎儿及胎盘功能检查、血糖值的变化等。 妊娠中期,必要时行羊水穿刺检查(注意羊水过多、有无畸形、胎儿成熟度等)。 糖尿病孕产妇应于37~38周时人工中断妊娠;如有异常时也应立即人工中断妊娠。 胎儿异常(巨大儿、早产儿、低血糖、呼吸障碍综合征等)时,同儿科医生联系。 同内科医生密切联系。 分娩时注意预防脱水和低血糖,并注意预防感染。 Ⅰ 在妊娠、分娩、产褥的全过程中,需要孕妇和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因此需要向孕妇充分说明,求得理解,并不断给以鼓励。 ❸ 慢性肾炎 A.妊娠与慢性肾炎的相互关系 妊娠使慢性肾炎加重,严重时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和肾皮质坏死。 慢性肾炎病程长者可影响胎儿宫内生长,严重时则流产、死胎、死产的机会增多。 B.护理要点 保持患者身心安静。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防止转变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早期发现异常。 C.观察要点: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相同。 D.具体护理 急性期患者安静卧床。慢性期患者要适当限制活动。 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 水分入量约为前一天尿量加500ml。 定期检查。 注意上呼吸道及尿路感染,讲究卫生。 有规律地生活,保持体力。 防止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转变。 分娩时注意预防胎儿死亡、胎盘早期剥离和弛缓性出血。 人工终止妊娠时,注意给与患者精神安慰并指导今后注意事项。 ❹ 肺结核 A.妊娠与肺结核的相互关系 妊娠往往使活动性肺结核恶化。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易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发育迟缓及死胎。 B.护理要点 患者保持安静。 预防感染。 协助药物治疗。 ❻ 力求减轻分娩时的负担。 预防院内感染和母儿感染。 C.观察要点 观察症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等)及肺功能状态。 痰中是否有结核菌。 分娩后病情是否恶化。 胎儿心音。 抗结核药的作用。 D.具体护理 妊娠期: ·患者保持安静。 ·有妊娠剧吐时,注意有无营养不良。 ·积极预防感染。 ·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副作用。 ·气喘严重时需人工终止妊娠。 分娩期: ·准备患者吸氧。 ·因腹压无力须剖宫产时,要作好准备。 ·为缩短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要准备吸引器和产钳。 产褥期: ·禁止患者授乳。 ·为避免感染,婴儿要隔离。 ·产后两个月需安静休养。 ·药物治疗。 ·必须定期检查。 ❺ 贫血 A.妊娠与缺铁性贫血的相互关系 妊娠期血容量不断增加,孕妇易患缺铁性贫血。 母体过度缺铁,则胎儿发育迟缓,甚至引起早产或死胎。 孕妇重度贫血时,可因心肌缺氧发生贫血性心脏病。还可因抵抗力降低而易得其他并发症。 B.妊娠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相互关系 妊娠时叶酸需要量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量减少,易产生叶酸缺乏症。 贫血严重时可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或死胎。 C.妊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互关系 妊娠能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加剧,更易出血和感染。 严重贫血时能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 D.护理要点 向患者说明改善妊娠贫血的必要性。 加强饮食指导。 服用铁剂时要认真遵守注意事项。 注意伴随症状。 注意与其他血液疾病的鉴别。 E.观察要点 贫血的程度,包括化验检查及面色、眼结膜色的观察等。 伴随症状(头晕、头痛、疲劳等)。 服铁剂后的消化系症状。 F.具体护理 服用铁剂前后1小时之内禁用咖啡、红茶。注意胃肠症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原因不明,治疗时可并用叶酸、维生素B12。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作好输血及剖宫产准备。 对前述三种贫血者都要加强饮食指导。 ❻ 急性阑尾炎 A.妊娠与急性阑尾炎的相互关系 因为妊娠,盲肠和阑尾的位置逐渐向上向外移位。 因阑尾充血,炎症发展迅速,易坏死和穿孔。因大网膜已被子宫挤开,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化。 炎症波及子宫浆膜时,可刺激子宫收缩而引起流产或早产。其毒素可导致胎儿缺氧以致死亡。 B.护理要点:辅助手术治疗,预防术后流产。 C.观察要点 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有无先兆流产的征候。 胎儿心音。 母体一般状态。 D.具体护理 术前注意鉴别诊断。 术后防止先兆流产。 进行无负荷试验检查。 应用子宫松弛剂的管理。 肠蠕动的恢复缓慢,要注意预防术后肠梗阻。 ❼ 急性病毒性肝炎 A.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孕期母体新陈代谢增加,易使肝炎病情加重。 孕期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如孕妇营养不足,则肝脏易受病毒的损害。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如合并肝炎,易引起肝脏大块坏死。 由于肝脏灭活的雌激素大量增加,肝脏负担加重,会加重肝病。 B.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母体易并发肝功能衰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产后出血。 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等发生率均较高。 C.护理要点 患者应安静卧床,或有限制地活动。 指导患者饮食,加强营养。 管理用药。 禁止授乳,婴儿隔离(4周)。 剖宫产前要备血,特别要注意术后 等的出血和感染。 D.观察要点 肝功能检查数据的变化。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大便的性状 皮肤、眼结膜的黄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