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肯定律
在短期内失业率增长与总产量损失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 Okun)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潜力:它的测量方法和意义》(1962年)一文中提出来的。奥肯定律表明,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比率与就业率变化的弹性是一个常数,大约等于3。 因此,失业率暂时上升1个百分点,粗略估计的福利成本就将是3%的实际产量。 奥肯定律为政府达到就业目标或产出目标所需付出多大代价或付出多大努力提供了经验性的根据。 例如,政府选择5%的失业率作为一个理想的就业目标,而现实的失业率为7%。按照奥肯定律,政府为达到5%失业率这个目标,必须提高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约6%,才能使失业率降低两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