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释义】:
亦作“大(tài)学”国学。
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
东汉太学大为发展,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从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均设,以传授儒家经典。
《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又《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为大务,立大(tài)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