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神针
❶ 针灸学著作。 1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18世纪中叶。 太乙神针又称太乙针,原系一种艾卷灸法,内掺入某些药物,有一定特点及疗效。本书即为专门记载说明“太乙针”的用法,适应范围及禁忌的书籍。内载太乙神针方、用针法、人神禁忌、人体正面、背面穴道图等等。本书有多种刊本传世,并多经改编增订穴位及歌赋后更改书名,如《太乙针方》、《太乙神针灸法》、《太乙神针集解》等书。现存清光绪年间南阳氏刻本等数种版本。 ❷ 灸法。 属于直接灸。见《太乙神针心法》。原称太乙针、太乙灸。 将掺有药末的艾条一端燃著,用布7层包裹其烧著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此法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症。 其艾条中所掺药物,各家的记载不一(见表)。 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末与艾绒混合制成艾条。 太乙神针处方组成(单位: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