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雄 【概况】: 异名 白幕(《本经》)。 基源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附子形长的块根。 原植物 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余项参见“附子”条。 。【药性】:性味 辛,热。 有毒。 ❶ 《本经》:“辛,温。” ” 功效 祛风,散寒,燥湿,益火助阳。 主治 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癥瘕,喉痹。 ❶ 《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阴虚阳盛及孕妇禁服。 ❶ 《纲目》:“若是上焦阳虚,即属心、脾之分,当用参、芪,不当用天雄也。” 配伍应用 ❶ 配川芎、防风,治眩晕。 ❷ 配草乌、附子,治下元积冷伤惫。 ❹ 配牛膝,治筋骨挛急疼痛。 方选和验方 ❶ 天雄丸(《太平圣惠方》)治肾气不足,体重无力,腰背强痛,脚膝酸痛,耳目不聪,忽忽喜忘,悲恐不乐,阳气虚弱,小便失精:天雄、巴戟、熟地黄、蛇床子、龙骨、菟丝子各30g,石斛、五味子、远志、茯苓、山药、补骨脂、泽泻、石南、萆薢、附子、沉香、石龙芮、桂心、棘刺、黄芪、苁蓉、杜仲各1g,人参15g。 研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早晚空心温酒下。 上5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酒下,日3夜1。 ❹ 三建汤(《肘后方》)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小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除痼冷,扶元气及伤寒阴毒:乌头、附子、天雄(并炮裂、去皮脐)等份,为粗末。每服12g,水400ml,姜15片,煎8分,温服。 ❺ 天雄沉香煎丸(《博济方》)治下元积冷伤惫,阳事不能,筋骨无力;下坠小肠气痛;肾脏风毒攻疰,脾胃不和,腰脚沉重:生天雄、生草乌、川椒、生附子各120g,防风、牛膝、沉香、天麻、小黑豆各60g(以上9味以陈酒1200ml慢火煨至酒尽),丁香、木香、羌活、干姜各30g,肉桂、苁蓉各90g,巴戟60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温酒下。 ❼ 天雄散(《太平圣惠方》)治肾脏虚损,阳气萎弱,腰无力:天雄、蛇床子、菟丝子、远志、苁蓉、五味子、鹿茸、巴戟、杜仲各30g,研为散。每服6g,温酒调下。 ❽ 天雄散(《太平圣惠方》)治风,头旋口,目痛耳聋:天雄0.9g,山茱萸、干姜各90g,山药、防风各21g,细辛60g。研为散,每服6g,温酒调下。 ❾ 天雄煎丸(《太平圣惠方》)治风,脚膝软弱,筋骨挛急疼痛:天雄(半生半炮去皮脐)、牛膝各60g,踯躅花(酒浸3蒸3晒)45g。研末,以安息香30g,生蜜150g,熬稠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温酒下。 为细末,每服1g,不知稍加,清酒送下,日2次。 。【医药家论述】:❶ 李时珍《纲目》:“乌、附、天雄,皆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补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阳虚,即属心、脾之分,当用参、芪,不当用天雄也。朱震亨以为下部之佐者,得之而未发出此义。《雷斅炮炙论》序云:“咳逆数数,酒服熟雄,谓之天雄炮研,酒服一钱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