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胡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胡荽 【概况】: 异名 石胡荽(《纲目》、《四声本草》),破铜钱(《植物名实图考》),鹅不食草(《食性本草》),满天星(《草木便方》),遍地锦、地钱草(《福建中草药》),过路蜈蚣(江西、福建)。 基源 为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天胡荽的全草。 原植物 天胡荽Hydrocotyle siothorpioides Lam. 历史 《纲目》载石胡荽,释名天胡荽。李时珍引孙思邈《千金方》云:“一种小草生近水渠中湿状,状类胡荽,名天胡荽”。另《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积雪草,其中一种叶有锯齿名破铜钱的与本种极似。 形态 多年生匍匐状草本,全草有香味。茎细长成片平铺于地上,单叶互生,叶柄长0.5~8cm,无叶鞘,有膜质半圆形的小托叶;叶片圆形或肾圆形,直径0.5~2.5cm,掌状浅裂,具5~7裂片,裂片较宽而短,上面无毛或疏生柔毛,下面通常有柔毛。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花序梗纤细,长0.5~3.5cm,短于叶柄;小总苞片4~10,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5mm,膜质,有黄色透明腺点;小伞形花序有花5~18,无花柄或有极短的柄,花瓣卵形,长约1.2mm,绿白色,有腺点;无萼齿,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柱长0.6~1mm。双悬果近圆形,长1~1.5mm,宽1.2~2mm,两侧压扁,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幼时表面草黄色,成熟时有紫色斑点。 花期4~5月,果期6~8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分册,16页,图版2: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3000m的地方,通常生长在潮湿的草地、沟边、路旁以及农村房前屋后墙脚下。 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朝鲜、日本、东南亚至印度都有分布。 四川地区也有以破铜钱Hydrocotyle sibthor pioides Lam.var.batrachium(Hance).Hand-Mazz.ex Shan(参见“江西金钱草”条)和肾叶天胡荽Hydrocotyle wilfordi Maxim.与本品同等入药。肾叶天胡荽叶片较大,圆形或圆肾形,长1.5~3.5cm,宽2~7cm,叶下面疏生短刺毛,花序梗等于或长于叶柄,与天胡荽有区别。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册,25页,图版7:1-5)生于海拔350~1400m的阴湿山谷、田野、沟边等处。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越南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药材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鉴别 根呈细圆柱形,外表淡黄或灰黄色。茎细长而匍匐。 叶圆形或肾形,直径5~35mm,不分裂或有5~7裂片,边缘有钝齿,叶柄长5mm,伞形花序与叶对生,伞梗长5~30mm,总苞片4~10,倒披针形,每伞形花序有花10~15朵;萼齿缺乏,花瓣白色,双悬果略呈心形,分生果侧面扁平,光滑或中棱略锐,次棱不显。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全草含黄酮、酚类、氨基酸、挥发油、香豆素[1],豆甾醇(Stigmasterol)[2]和l-芝麻素[3]。 黄酮成分为槲皮素、金丝桃甙(Quercetin-3-galactoside)、异鼠李素(Issorhamnetin)和槲皮素-3-β-D-(6″-咖啡酰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6″-Caffeoylgalactoside)〕[4]。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328 [2]Indian J Chem 1975;13(1)∶97 [2]Planta Med 1987;53(2)∶228 [4]Phytochemistry 1982;21(8)∶2156 【药理】: 本品含香豆素,ig250mg/kg时,对正常和糖尿大鼠有降血糖作用。 参考文献J Nat Prod 1976;39(6)∶420 【药性】: 性味 苦、辛,寒。 ❶ 《生草药性备要》:“苦,寒。” ” 功效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主治 黄疸,肾炎,淋病,小便不利,赤白痢,目翳,中耳炎,喉肿,瘰疬,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痔疮,疥癣等。 ❶ 《千金·食治》:“疗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或捣汁。外用:捣敷,涂擦,塞鼻或捣汁滴耳。 使用注意 皮破者忌捣敷外用。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头疮白秃:满天星、牛耳大黄、木槿皮各适量。捣涂。” 单方应用 ❶ 《江西草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30~60g,白糖30g。酒水各半煎服,每日1剂。” 食疗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火眼及火眼起星:天胡荽鲜草30g,洗净,加鸡蛋1只拌和,炖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