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理 中国古代哲学用语。 原指天性。《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好恶无节于内,知(欲也)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后来成为宋代理学家哲学的最高范畴,视为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明代王守仁进一步提出“良知即是天理”。清代王夫之、戴震等认为,“天理”就是人的正常生理要求,“圣人有欲,其欲即天之理”,天理不外人欲,不能灭弃人欲以求天理,从而给宋明理学“天理人欲”说以有力的打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