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在今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路东,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原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嘉靖年间在安定门外另建地坛,在此处建圜丘祭天,改称天坛,以后多次修缮、扩建,遂成今日规模。现天坛有垣墙两重,分内外坛,平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 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面积270公顷。 内坛略小,但天坛的主要建筑均在其南北中轴线上,南为圜丘坛,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北为祈谷坛,还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约30米的丹陛桥(即海墁大道、神道)相连。 内坛西墙内还有斋宫、双环亭,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整个建筑不仅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部分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如皇穹宇围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因此具有重要价值。解放后被辟为公园,接待中外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