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人 无神论的一对基本范畴。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无神论和有神论争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有神论者认为天是有意志、有目的的最高主宰,能够干预人事,赏善罚恶。 人事的吉凶福祸,社会的治乱盛衰,皆由天意、天命决定。 与有神论者的观点针锋相对,无神论者坚持认为,天是一种物质性的实体,没有意志,自然无为,不可能干预人事,人世的一切治乱祸福在人而不在天。 荀子第一个从无神论立场出发全面探讨了“天人关系”问题,明确提出“治乱非天”的思想,将人世治乱的原因归之于社会与个人。刘知几认为“天道不予乎人事”,主张把自然的变异与人事兴衰严格区分开来。柳宗元坚持天人“其事各行不相预”的观点,强调“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否定有主宰神灵之天干预人事。刘禹锡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详细论证了天与人的区别和联系,说:“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的主宰性。并说:“天非务胜乎人”,“人诚务胜乎天”,强调天无意志,不能干预人事,而人有意识,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 “天人交相胜”的思想,是对无神论天人关系观的总结。后世无神论者讨论天人关系,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个水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