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头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头陈 【概况】: 异名 千捶草、土夏枯草(《广东中药》),地松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假薄荷、黑头草、神曲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玄参科毛麝香属植物球花毛麝香的带花全草。 毛麝香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 球花毛麝香Adenosma indianum(Lour.)Merr.(A.capitatum Benth. ex Hance) 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体被白色多细胞柔毛,高达19~60cm。 茎直立,单生或分枝。叶对生,叶柄长2~6mm;叶片卵形;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5~5cm,宽0.5~1.2cm,尖端钝,边缘具锯齿,上面被多细胞长柔毛,下面仅脉上被多细胞长柔毛,密被腺点。 花无梗,穗状花球形或圆柱形,长7~30mm,宽7~11mm;苞片长卵形,在花序基部集成总苞状;小苞片条形,长3~4mm;花萼5枚,分生,狭披针形或呈矩圆状披针形,长2~3mm;花稠密,蓝紫色,长6~7mm;花冠管圆柱形,上唇直立,尖端微凹或浅2裂,下唇3裂,近圆形;雄蕊4,前方1对较长,花药仅1室成熟,另1室很小或完全缺失,后方1对较短,药室均成熟或其中1室成熟;花丝著生处有白色柔毛;子房长卵形;花柱顶端扩大,有狭翅。蒴果卵形,棕褐色,长约3mm,有2条纵沟,4瓣裂。种子多数,黄色;有网纹。花果期9~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1页.图545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600m的山坡、旷野、草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采集 开花时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 鉴别 根呈须状,地上部分被毛。 茎类方柱形,有分枝,长15~60cm,直径1~5m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细纵纹,节稍膨大。质稍韧,断面黄白色,中空。 叶对生,有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卵形或长卵圆形,长1.5~1.6cm,宽5~15m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钝齿。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球状或长圆状。花萼筒状5裂,花冠多脱落,气香,味辛凉、微苦。以叶多、带花、香气浓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54种成分,鉴定了35种,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Limonene)、对伞花烃(P-Cymene)、桉油精(1,8-Cineo1)、芳樟醇(Linal0o1)、小茴香酮(Fenchone)、邻甲基茴香醚(OMethylanisole)、δ-愈疮木烯(δ-Quaiene)、萜品醇-4(Terpinene-4-o1)、α萜品醇(α-Terpineo1)、反式香苇醇(Trans-carveo1)、d-香薷酮(d-Carvone)、α- 还含有机酸、糖类、黄酮类、酚类和氨基酸[2]。 参考文献 [1]植物学报 1985;27(1):80 [2]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21 性味 辛、微苦,微温。 ❶ 《广东中药》:“香、辛,平、微凉。” 功效 疏风解表,化湿消滞。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消化不良,肠炎,腹痛。 ❶ 《岭南采药录》:“发表驱风,治外感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流行性感冒:大头陈、岗梅根各15g,黄荆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预防流行性感冒:大头陈15g煎汤代茶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