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原指大的器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后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成就较晚。 器:才能。大器:比喻大才。 [出处] 春秋·楚·老聃《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功能、例句] ❶ 作分句。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虽延年命,亦悲荒凉,校讫黯然,诚望杰构于来哲也。” ❷ 作宾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附条] ❶ “大才晚成”。《后汉书·马援传》。 ❷ “晚成大器”。 《儿女英雄传》一回。 ❸ “成大器”。《勤能补拙》。 [反义] 老大无成 白首空归 苗而不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