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千斤拔根
【概况】: 异名 天根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千斤拔(广西)。 基源 为豆科千斤拔属植物大叶千斤拔的根。千斤拔属全世界40种,中国约19种。 原植物 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 Willd.(Maghania macrophylla(Willd.)().Ktze.),又名包假乌豆草、皱面树、夹眼皮果、牛得巡(海南),干筋拔(《福建植物志》)。 形态 直立半灌木,高1~3m,嫩枝密被黄色短柔毛。 小叶3,顶生小叶宽披针形,长6~20cm,宽2.5~9cm,先端渐尖,具短尖,基部圆楔形,上面几无毛,基出脉3,下面沿叶脉有黄色柔毛;侧生小叶较小,偏斜,基出脉2条;叶柄有狭翅,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多而密,花序轴及花梗均密生淡黄色短柔毛;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最下面一齿较长,外面有毛;花冠紫红色,长约1cm子房有丝毛。荚果椭圆形,长约1.5cm,褐色,有短柔毛。种子1~2粒,球形,黑色。花期7~9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草地或灌丛中。 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根须及泥沙,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附 茎皮含蛇麻脂醇、α-香树脂醇、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 茎含5,7,2′,4′-四羟基异黄酮(5,7,2′,4′-Tetrahydroxyisoflavone)。叶及花含多种色原烯查耳酮(Chromenochalcones)、千斤拔色原烯查耳酮C,D,E,F(Flemingin C,D,E,F)。 参考文献Phytochemistry 1977;16(7)∶1120 。【药性】: 性味 甘,温。 功效 祛风活血,强腰壮骨。 主治 风湿骨痛,肾虚阳痿,气虚脚肿,偏瘫痿痹,腰肌劳损。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肾虚阳痿,泡酒服。” ❷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祛风活血。治风湿骨痛,疮疥。” ❸ 《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强腰壮骨。治腰肌劳损,偏瘫痿痹,气虚脚肿,劳伤久咳,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阳痿:千斤拔15~30g,水煎,冲酒少许服。” 食疗 ❶ 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治下肢软弱无力:大叶千斤拔根30~60g,同猪脚炖酒内服。” ❷ 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干斤拔根30g,煮蛋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