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国海军示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国海军示威 帝国主义为胁迫清政府加强对义和团的镇压而采取的军事威胁行动。 1900年1月27日,英、美、法、德、意五国使节向清政府发出照会,要求清廷发布上谕,下令指名对义和拳和大刀会进行全面镇压和取缔。2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下令严禁义和拳及其他私会。 3月2日,五国使节要求将此上谕在《京报》上公开发表。清政府认为此上谕已经以告示形式公布,没有必要再在《京报》上发表。五国使节认为,这表明清政府“不喜欢听从外国人的旨意”,决心以军事压力迫使清政府就范。3月10日,五国使节分别致电本国政府,建议“在中国北部水域内进行一次海军示威”。 3月15日,美国命令一艘军舰驶往大沽口。接著,英、德、意各派两艘军舰前往。 法国也随即派出军舰。清政府在外国武力讹诈下屈服,于4月14日在《京报》上刊登了上述上谕,五国使节才表示满意,各国军舰陆续返航。 1900年5月,义和团运动进一步发展,清政府一再命令步军统领衙门及直隶总督等加紧查禁。帝国主义仍嫌清政府镇压不力。 5月21日,驻北京的11国使节联合发出照会,要清政府采取更严厉的镇压措施。同时,各国使节决定再次举行海军示威。5月26日起,各国军舰陆续开到大沽口外。至6月9日,麇集大沽口一带的外国军舰已达27艘,对清政府形成巨大威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