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夏 【释义】: ❶ 夏天。 《陈风·宛丘》二章:“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毛《传》:“值,持也。鹭鸟之羽,可以为翳。”郑《笺》:“翳,舞者所持以指麾。”《汉书·地理志》注:“鹭鸟之羽以为 ”郑《笺》:“徂,始也。四月立夏矣,至六月乃始盛暑。”《鲁颂·閟宫》四章:“秋而载尝,夏而福衡。”郑《笺》:“载,始也。秋将尝祭,于夏则养牲。福衡其牛角,为其触觝人也。秋尝而言始者,秋物新成,尚之也。” ❸ 夏楚,将楸木与荆条,去其皮而做成朴杖,用以罚失礼。《大雅·皇矣》七章:“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朱熹《集传》:“以,与也。”马瑞辰《通释》:“夏以革,犹云夏与革也。不长夏以革者,不齐之以刑也。夏,谓夏楚,朴作教刑。 革,谓鞭革。鞭作官刑也。”朴,去其皮而成朴杖,教刑,罚失礼。官刑,罚违法。 ❹ 中国,中原地区。《周颂·思文》一章:“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郑《笺》:“无此封竟于女之经界,乃大有天下也。用是故陈其久常之功于是夏而歌之。 ”马瑞辰《通释》:“《小稚》:‘四国无政,不用其常。’常,即‘政’也。 《左昭二十年传》:‘布常无艺。’杜注:‘言布政无法度。 ’此诗陈常,犹布常也。‘陈常于时夏’,谓陈农政于中夏也;谓遍布其农政,所以布利于是中夏也。”《周颂·时迈》一章:“我求懿德,肆于时夏。”朱熹《集传》:“肆,陈也。夏,中国也。益求懿美之德,以布陈于中国。”马瑞辰《通释》:“《说文》:‘夏,中国之人也。’诗言‘肆于时夏’,承上‘我求懿德’言,宜从朱子《集传》谓‘布德于中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