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前身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马相伯创办于上海的震旦学院。 1905年5月27日,为抗议帝国主义教会势力盗用该校名义,改称复旦公学,意取《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913年,孙中山亲任校董会主席,李登辉任校长。 1917年,改组为私立复旦大学,设文、理、商三科及预科和中学部。1929年起,设文、理、法、商四个学院十五个系。提倡“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抗日战争爆发,先后迁庐山、重庆。 一度与大夏大学联合。1941年11月25日,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改为国立,派吴南轩为校长,1943年由章益继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上海江湾。至1949年前夕,设文、理、法、商、农五个学院二十六个系和专修科及经济学研究所。 全校师生员工达五千余人。1949年6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改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