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复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复性 儒家道德修养论用语。 意谓人性本善,只是由于情欲、物欲、气质之性等,方使人为恶;人通过道德修养,方可使其本性得到恢复,故谓复性。首提倡复性者,乃唐代李翱。李翱认为人性善情恶。他在《复性书》中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 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性不能充”即善性不能得到扩充。在李翱看来,人的善性被情所蔽,所以主张去情复性。为此他写了《复性书》。明代薛瑄亦重视复性问题。 他认为性既是天地的本质,又是伦理纲常的核心。他把孔孟以来的儒学归结为一个性字。他说:“圣人相传之心法,性而已。”(《读书续录》卷六)又说:“圣人之所以教,贤者之所以学,性而已”。(《读书录》卷三)张载在《西铭》中,有“天地之帅吾其性”一语。薛瑄对此解释为性本于天地,“天地公共之理,人得之为性。”(同上卷八)性又是伦理纲常。他说:“只是一个性字,分而为仁、义、礼、智、信,散而为万善。”(同上)人的本性是善的,这是天地之性。 但人又有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有为善为恶两种可能性。要革除那不善的欲念,就要进行道德修养。 而“复性”就是求道问学。道德修养的目的。“复性”就是通过道德修养,复返到湛然纯善的本体之性。而复性的途径在于变化气质。变化气质的方法是要在日常的应接酬酢中不断矫正气质中的偏差。“每日不问大事小事,处置悉使其宜。”(同上卷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