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花种
中国水稻花培技术的研究始于1970年,70年代育成的品种有新秀、单丰1号、牡花1号、花育1号等,至80年代育成的品种超过100个,推广面积较大的有中花8号、中花6号等。 与此同时,研制出了一批新培养基,改进了花培技术,提高了诱导频率。由于花培技术与杂交育种的密切配合,有效地缩短了水稻的育种年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水稻育种主要育种目标在于提高产量,重点培育和推广的品种,一般丰产性能较好,拉性较弱,品质较差。 80年代以来,全国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稻区出现优质米供不应求现象。 育种目标由高产为主转向优质、高产、多抗并重,并加速培育优质米,面向外销。南方双季稻地区早籼的培育更加强调提高米质。 北方也要求耐旱耐寒的水、旱稻或适于旱种的早熟品种的培育,以适当扩大稻作面积,改变农村的食物结构。中国对许多珍贵米如云南的八宝米、紫糯,江苏的鸭血糯等品种的改良十分重视。 在开发种质资源方面,要著眼于扩大矮源、抗源和细胞质源的广泛搜集、研究和利用,避免单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