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
中药名。 见《嘉祐本草》。别名:地联、地锦、红莲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的全草。 一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茎通常从根际成二歧分生为数枝,平卧地面,呈红色,通常无毛。叶2列对生;椭圆形,长5~10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基部不等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绿白色;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深裂。 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枝腋或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淡红色,边缘4裂;腺体4枚,椭圆形;雄花数朵和雌花1朵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雌花位于花序中央,子房有长柄,3室,花柱3,2裂。蒴果扁卵形而小,有3棱,无毛。 种子卵形。 花期7~8月。 我国各地均分布。夏、秋间采收。 去根,晒干。味辛,性平,无毒。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通乳。 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3~6克(鲜用0.5~1两)水煎服。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❶ 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30克,铁苋菜30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❷ 治胃肠炎:鲜地锦草30~60克。 水煎服。 ❸ 治小便血淋:地锦草、井水擂服(《刘长春经验方》)。 全草含黄酮类(槲皮素等)、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叶含鞣质12.89%。药理实验表明:地锦草鲜汁、煎剂以及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于多种致病性球菌及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煎剂在3.125%浓度时,对体外钩端螺旋体菌株中黄疸出血、七日热等菌群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