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沙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 米洋参(《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水玉簪科水玉簪属植物三品一枝花的根状茎及根。水玉簪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约8种,1变种。 原植物 三品一枝花Burmannia coelestis D.Don,又名少花水玉簪、蛆儿草(《海南植物志》)。 形态 一年生纤细草本,高10~30cm。 茎通常不分枝。基生叶少数,线形或披针形,长1~1.5cm,宽1~3mm;茎生叶2~4片,紧贴茎上,线形,长1~2cm;苞片披针形,长约4mm;花单生或少数簇生于茎顶;蓝色或紫色;花被裂片微黄,外轮裂片卵形,长1.5~2mm,顶端具小尖头,基部双边,内轮的三角形,长约1mm;药隔顶部有2个叉开的鸡冠状突起,基部有距;子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5mm;翅长10~12mm,宽2~2.5mm;花柱线形,柱头3。 蒴果倒卵形,横裂。花期1~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602页.图803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湿地上。分布于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亚洲热带地区广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性味 甘,平。 功效 健脾,消积,润肺。 主治 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g;或蒸瘦猪肉或鸡蛋。 。【临床应用】: 食疗 《贵州民间药物》:“治小儿疳积:地沙6g,地星宿3g,蒸瘦猪肉或鸡蛋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