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三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三七 【生药】: 采集 6~8月采全草,8~9月挖根,除去杂质及泥沙,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 根含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 参考文献 CA 1964;61∶15034a 【药理】: 本品所含千里光菲灵碱对大鼠及兔的离体肠管有较强的解痉作用。 参考文献 CA 1965;62∶3266h 【药性】: 性味 淡,温。 功效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瘀积肿痛,痈疮肿疡,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跌打损伤:土三七9g,浸酒擦伤处,不拘次数。” 异名 菊三七、天青地红(《中药大辞典》),野青菜(《贵阳民间中草药》),山青菜(《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 菊状千里光Senecio laetus Edgew.(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80cm,不分枝或有花序枝,被疏蛛丝状毛,后脱落。基生叶和下部叶具柄,叶片卵状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8~10cm,宽3~7cm,顶端钝,基部微心形至楔形,不分裂或大头羽状分裂,侧裂片1~4对,具齿,纸质,表面无毛,背面被疏蛛丝状毛,羽状脉;中部叶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5~22cm,宽2~7cm,大头羽状浅裂或羽状裂,全缘或具不规则锯齿或细裂,基部具耳,半抱茎;上部叶渐小,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羽状深或浅裂或具羽状粗齿。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总苞钟状,具外层苞片,线状钻形,长2~3mm,总苞片草质,10~13枚,长圆状披针形,具宽膜质边缘;舌状花10~13朵,黄色,舌片顶端具3细齿;管状花多数,花药长约2mm,基部具钝耳。 瘦果圆柱形,冠毛长约4mm,污白色、麦秆黄色或淡红色,有时舌状花瘦果无冠毛。花果期6~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71页.图655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2300m的山谷、路旁或山顶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也有分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