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 国家的败亡,常常由于违背了治国之道,因而祸乱迭起。 这里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经验。语出《左传·昭公五年》。楚灵王向晋国求婚,派令尹子荡去晋国迎亲。 晋平公亲自送女于邢丘。 晋国上卿叔向、上大夫韩宣子亲自送亲至楚国。楚灵王奢侈淫佚、骄横无理,准备羞辱叔向与韩宣子,从而污辱晋国。 楚大夫薳启疆委婉讽谏,指出“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同时提醒楚王,既然无礼于晋,则不能不准备晋国的报复。 他认为,楚王的无礼挑衅,将给楚国带来灾难。所以说“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左传》中的“道”有“天道”与“人道”之分。昭公十八年记载,郑大夫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 所谓“人道”,主要指人们必须遵守的共同的思想行为准则。当然,也包括某些法则、规律和道义方面的义务,含义较为宽泛。文中所提到的“汰侈已甚”、“无礼以速寇,而未有其备”等皆属失道的行为,这些都成为国家败亡的重要导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