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固体超强酸是比100%硫酸还要强的酸,即Ho<-11.93的酸。 在催化反应中,这种固体超强酸对烯烃双键异构化、烷烃骨架异构化、醇脱水、烯烃烷基化、酰化、煤液化、酯化等许多反应都显示出非常高的活性,甚至在常温下也显示出较高的活性,这对节省能源、增加收率、提高经济效益是很有意义的。这种催化剂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催化反应温度低、稳定性能好,制备方法简便、处理条件易行,便于工业化,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979年M.Hino等首次合成了 在此期间王秋莹等也报道了固体超酸 1990年姚胜系统地报道了 把不含卤素的固体超强酸用 所以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关键就是制备条件的选择。 金属氧化物的选择 氧化物的种类对于这种固体超强酸的合成是非常重要的。 1983年G.Wang等报道了 制备金属氧化物的沉淀剂的影响 1986年T.Yamaguchi等报道了从ZrO(NO3)2.2Ho水溶夜制备ZrO2,以氨水为沉淀剂要比以尿素为沉淀剂所得样品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 添加 对于Fe2O3来说,在430℃以上焙烧为无定型的,在430℃以上焙烧发生晶化。 晶形氧化物经硫酸或硫酸铵处理后得不到超强酸。制备固体超强酸时,必须使用无定型氧化物。 含硫化物的选择 在1985~1986年期间,T.Yamaguchi及Y.Nagase分析报道了金属氧化物添加氧化态不同的含硫化合物时其酸强度有很大差异。在150℃时,对环丙烷异构化反应, 有活性的Fe2O3 由此可见,氧化物表面上的硫为高价氧化态是形成超强酸的必要条件,氧化物表面上的硫为还原态时就不会形成固体超强酸。 硫酸水溶浓度的影响 一般说来,不同金属氧化物用硫酸溶液处理时,都有一个最佳的硫酸浓度范围,所用硫酸的浓度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时,所制得的样品的酸强度就会下降,甚至得不到超强酸。如Fe2O3用1mol/L以上硫酸处理时,所制得样品表面生成了一部分Fe2(SO4)3而不能得到固体超酸。 ZrO2以硫酸处理的适宜浓度为0.25~0.5mol/L,TiO2用硫酸处理的适宜浓度为0.5~1.0mol/L,Fe2O3硫酸处理的适宜浓度为0.25~0.5mol/L。 氧化物的不同来源对焙烧温度的影响 氧化物来源不同,所需焙烧温度也不同。 1981年荒田一志等报道了由ZrOCl2·8H2O制备的ZrO2-H2SO4在650℃时焙烧,而由ZrO(NO3)2·2H2O制备的ZrO2-H2SO4在570℃时焙烧,所得样品酸强度最高,达到Ho≥-16.04。它们对于丁烷转化反应表现出最高的活性。对于异丙醇脱水反应Fe(OH)3-H2SO4的焙烧温度为500C时活性最高。 总之,焙烧温度是影响 人们对 今后在不断开发其应用范围的同时,将会十分重视对催化剂本身的改性工作,如引入Pt、Pd等金属组分会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和提高其催化活性,酸处理条件,热处理条件、沉淀剂种类等的正确选择将会大大地提高催化剂的酸强度及催化活性。 使其具有实用性,促进催化剂的更新换代,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这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1 HinO M et al. J chem Soc Chem Comm, 1979,1148; 1980, 851 2 Tanabe K. et al. J chem Soc Chem Comm, 1981 i 602 3 Tanabe K,et al. Fuel ,1982,1:389 4 Httori H,et al.Fuel, 1984,8:117 5 战永复,等.无机化学学报,1989,1;106~109 6 战永复,等.稀土学报,1989,1;56~57 7 战永复,等,催化学报,1989,3∶331~333 (长春师范学院战永复副教授撰;徐书绅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