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湖造田
采用围垦方式开垦湖泊滩地的活动。 围湖造田是人类开发利用土地的一种传统方式,在历史上对于农业的发展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商品粮产区——洞庭、鄱阳、太湖等几大湖区,即是经过劳动人民围垦和长期经营而逐渐形成的。通过围湖造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为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如不适当地盲目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湖泊面积缩小,导致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影响泄洪排涝;水面的减少使湖水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影响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 因此,对湖泊滩地的大面积围垦,也应审慎行事,本著围垦、水利、水产、航运、环境、生态等方面通盘考虑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制订全面的规划;对已经围垦的严重影响行洪和恶化生态环境、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地段,则应坚决退田还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