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川山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川山矾 【概况】: 基源 为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四川山矾的叶。 原植物 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 Brand(S.lucida(Thund.)Sieb.et Zucc.) 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6~7m。树皮平滑,褐色;小枝黄绿色,略有棱,无毛。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3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长锯齿,中脉在叶面凸起,光滑无毛。叶柄长5~10mm;穗状花序缩短呈团伞状;苞片阔倒卵形,宽约2mm,背面有白色毛;花萼长约3mm,裂片长圆形,长约2mm,背面有白色柔毛;萼筒短,长约1mm;花冠黄白色,长3~4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30~40枚,花丝长短不一,伸出花冠外,长4~5mm,花丝基部稍联合成明显的5体雄蕊,花盘有白色长柔毛或微柔毛,花柱长约3mm;子房卵形,3室,柱头3裂。 核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8mm,顶端具直立的宿存萼片,基部有宿存的苞片;核骨质,分开成3分核。花期3~4月,果期5~6月。 (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617页.图173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溪谷,杂林中。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 。【化学】: 含有2种木酚素甙类成分[1],分别为(-)-松脂酚β-D-葡萄糖甙((-)-pinoresiinol(β-D-glucoside)和(-)-松脂酚-甲基醚-β-D-葡萄糖甙((-)-Pinoresinol monomethyl ether-β-D-glucosude)。 参考文献 药学杂志(日) 1973;93(1)∶44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苦,寒。” 功效 利水消肿,止咳平喘。 主治 水肿,咳嗽,喘逆。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湿胀满,咳嗽,喘逆。” 用法用量 内服:根或茎适量,切断,火中烧红后,淬于1碗开水中,盖闷片刻,去渣饮汁,或煎汤,15~30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