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邕写经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邕写经碑 【简介】: 全称《晋昌郡开国公唐邕写经碑》。北齐武平三年(572)五月立。隷书。二十行,行三十四字。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高四尺七寸,广三尺二寸。”碑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南堂外右边前壁。 【集评】: 淸杨守敬《平碑记》:“书法丰腴。”淸欧阳辅《集古求眞》:“书兼隷笔,然圆腴遒厚,实导唐贤先路。” 【赏析】: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碑刻帖翰,浩如烟海,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但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如北周赵文渊《西岳华山碑》便是一例,而此碑亦甚一般。 传统书法艺术历来主张“用笔爲上”,此碑用笔平板,亦可能是刻工所致,点书两边如界,仿彿以尺具画出。中国书法,尙法自然,用笔主张“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即点画直中有曲,曲中见直,但又十分自然,过犹不及,通过用笔、结字、布局、章法而体现一种富有变化的和谐的自然美。此碑刻工过于“认眞”,或许书者原迹未必点画如此光滑,仅从此碑搨片看,刻工下刀非常利索,不见涩感。 中国书法讲究“疾涩”用笔,即运笔时有速度变化,点画见力度,这“力度”是点画给人的感觉。古书家蔡琰云:“书有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书圣王羲之云:“每书欲得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然后是书。”此碑点画两边光滑流利,横竪直挺挺地直中不见曲,爲书家所忌。 书法艺术,甚重“用笔”。 元代大书家赵孟頫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近代书家沈尹默讲“自魏晋以来,讲书法的人,无不从用笔说起”。 此碑“用笔”光滑平板不生动,力量外洩,内藏不足,从其书风看,楷隷相间,但隷意更浓,因“用笔”不妙,故论其格调当爲下品。论隷法,与汉碑诸多名碑比,大爲逊色,论楷法,与晋唐比,也远远不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