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三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胎体用白色粘土,施以含铅的低温釉,混有铁、铜、锰、钴等多种金属作呈色剂,经低温烧制而成。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称三彩加蓝)或黑釉。以氧化铁为著色剂的黄釉,形成从棕红色到浅黄色的不同变化,呈现出斑驳晕缬、优雅富丽的艺术效果。 产品除生活用器皿、模型以外,还制作陶俑和马俑等殉葬用品。俑是十分精美的陶塑,特别是人物、马、骆驼塑造得尤为出色,如胡人、贵妇、文官、武士等,造型丰富,表情生动传神;马的造型雄健有力,耳如削竹,大蹄细腕;骆驼形体高大,性格沉悍。 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和巩县均有唐三彩窑址。唐三彩与后代的“宋三彩”、“辽三彩”和元、明、清“珐花陶器”、“五彩”等瓷器,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唐三彩当时即远传国外。 埃及的佛斯塔特、伊朗的萨麻拉、日本的奈良以及朝鲜、印度等都曾发现唐三彩残片,并与当地民族工艺相结合,形成了“埃及三彩”、“波斯三彩”、“奈良三彩”、“新罗三彩”等著名品种。唐三彩在陶瓷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