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堂大笑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满屋人同时大笑。泛指众人同时发笑。 哄:象声词,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或喧哗声。堂:殿堂,引申为公堂,正屋。 [出处] 唐·李肇《唐国史补》下:“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宋·洪迈《夷坚志·昌国商人》:“始至时,岛人具酒会其邻里,呼此人当筵,烧铁箸灼其股,每顿足号呼,则哄堂大笑”大o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房皓《说“绰号”》:“话音刚落,来宾哄堂大笑,新婚夫妇面红耳赤,窘迫不堪。” ❷ 作补语。赵树理《登记》三:“经他一说破,满屋子弄了个哄堂大笑!” [附条] ❶ “烘堂大笑”。宋·欧阳修《归田录》一。 ❷ “哄然大笑”。王润之《卖蟹》。 ❸ “哄堂”。周汝昌《谈笑》。 [同义] 令人捧腹大笑 泣不成声 [反义] 号啕大哭 呼天抢地泣不成声 [辨误] 哄,不读hòng;也不作“吵闹”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