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西周初年政治家,儒家推尊称道的圣人。 姬姓,名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辅佐武王伐纣灭商,立纣子武庚于殷(今河南安阳一带)。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行政事,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勾结武庚和东方夷族发动叛乱,周公率师亲征,三年平定反叛;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以为东都,实行大规模分封,“兼制天下,立71国,姬姓独居53人”(《荀子·儒效》)巩固了建立不久的西周政权。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世称为“周公之典”或“周礼”。周公主张“明德慎罚”,“敬天保民”,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周公死,成王祀以天子礼乐。 周公制礼作乐为儒家乐道,孔子对周公之世向往之至。 《尚书》、《礼记·礼运》、《诗经·周颂》、《逸周书》、《左传》、《史记·周本纪》均记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