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吐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吐酸 病名。 指酸水由胃中上泛,不咽下而吐出者。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引起吐酸的病因多由饮食失调、过食肥甘厚味、醇酒煎炸食物,损伤脾胃,湿热内生,若进食腐败变质,食不消化、胸膈郁塞、胃气不和均致吞酸吐酸;或寒邪犯胃,暴受风寒,寒邪犯胃、胃阳被遏、湿浊内停、郁而成酸。若过食生冷,中阳受伤,寒常客于脾胃,亦成本病;或七情内伤,郁怒伤肝、使肝木疏泄功能被遏,气机阻滞,逆乘脾胃,而致两胁胀痛、嗳气吞酸。 若因思虑伤脾,脾胃受损,中阳不足,痰浊内阻,酿而成酸;脾胃虚弱,禀赋不足,劳倦内伤、均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湿痰饮内停、形成嗳气吐酸或泛吐清涎酸水之证。本病与嘈杂在病因和病机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吐酸是胃中不适、口吐酸水。而嘈杂则是指胃中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或兼胃脘作胀等多种自觉症状。 与吐酸不难鉴别。 本病虽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大体分为寒热两型。 热证吐酸者、症见吐酸时作、嗳臭腐气、胃脘饱闷、大便臭秽、口干口渴,或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治以泄肝和胃、苦辛通降。 方选左金丸加味;寒证吐酸者,症见吐酸时作时止,胸脘胀闷,嗳气臭腐、喜唾涎沫、饮食喜热、四肢不温、疲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治以温中散寒、和胃制酸,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