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名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名家 亦称“刑名家”或“辩者”。 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家。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这时在社会上出现了所谓“名实相怨”的现象,就是说有些新事物沿用著旧的名称,同时,也有些旧的事物滥用新的名称。适应著这种情况,社会上出现了名辩思潮,围绕著名实关系和名实同异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以求达到“正名”的目的。 在名辩思潮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称为“名家”的学派。 名家以善于论辩著称于当世。 他们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命题,并且围绕著这些命题,就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推理判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辩和研究,从而对我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名辩思潮的代表人物有两派:一是以惠施为代表的“合同异”学派。 惠施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而事物的共同性则具有普遍的意义。他提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等命题,以论证他的“合同异”的观点。二是以公孙龙为代表的“离坚白”学派。公孙龙把事物或概念的差别性绝对化,而忽视了事物或概念的共同性。 他提出了“白马非马”、“坚白石离”等命题,以论证他的“离坚白”的论点。《庄子·天下》说:“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片面地夸大了事物的共性,走向了相对主义的道路;公孙龙片面地夸大了事物的差别性,走向了诡辩论的道路。 他们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