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应:应和。 求:寻求。|原意是同类事物互相感应。 |后用以比喻情趣气质相同而互相投合。语出《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晋·嵇康《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之分也。音不和则比弦不动,声同则虽远相应。 ”唐·苏晋《应贤良方正科对策》:“物以类升,方以类降。故大小趋舍,未始离乎类也。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常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四人帮”与林彪反党集团是一丘之貉》(《文汇报》1977年4月12日):“(林彪、江青)你吹我,我捧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