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结构] 复句式:并列关系。 [释义] 相同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吸引。原意是同类事物互相感应,依类聚合。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应:应和。 求:寻求。 [出处]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功能、例句] ❶ 组成复指短语作宾语。明·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九四回:“今日孟尝君至魏,独依无忌,正合著古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八个字,自然情投意合。” ❷ 作分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六九回:“自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同他做伙计,亦是理之当然。” [附条] ❶ “同声相应”。唐·杨炯《晦日药园诗序》。 ❷ “同气相求”。明·柯丹邱《荆钗记·启媒》。 ❸ “同类相求”。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同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情投意合 [反义] 格格不入 水火不相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