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吉祥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吉祥草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松寿兰、结实兰(《植物名实图考》),九节连(四川),中叶麦冬(浙江)。 基源 为百合科吉祥草属植物吉祥草带根的全草。吉祥草属全世界仅1种;分布于日本和中国西南部至东南部,药用。 原植物 吉祥草 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Reineckia yunnanensis W.W.Sm.),又名小青胆、小叶万年青、竹叶青(四川),长春草(广东),玉带草、竹节草(云南)。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内记载有吉祥草,云:“吉祥草苍翠如建兰而无花,不藉土而能活,涉冬不枯。”在同卷又有松寿兰条云“产赣州形状极类吉祥草。叶微宽,花六出稍大,冬开,盆盎中植之。 秋结实如天门冬,实色红紫有尖。滇南谓之结实兰。”所载皆是此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粗2~3mm,蔓延于地面,逐年向前延长或发出新枝,每节上有一残存的叶鞘,顶端的叶簇由于茎的连续生长,有时似长在茎的中部,两叶簇间可相距几厘米至10多厘米。叶每簇有3~8枚,条形至披针形,长10~38cm,宽0.5~3.5cm,顶端渐尖,向下渐狭或柄,深绿色。花茎长5~15cm;穗状花序长2~6.5cm,上部的花有时仅具雄蕊;苞片长5~7mm;花芳香,粉红色;裂片长圆形,长5~7mm;顶端钝,稍肉质;雄蕊短于花柱,花药近长圆形,两端微凹,长2~2.5mm;子房长约3mm,花柱丝状。 浆果直径6~10mm,熟时鲜红色。花果期7~11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5卷.5页.图版2) 生境与分布 生于170~3200m的阴湿山坡、山谷或密林下,栽培或野生。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秦岭以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 。【生药】: 栽培 宜温暖阴湿的环境,耐寒,以排水良好的腐殖土壤为佳。 用分株繁殖,结合收获将老蔸挖起,剪断匍匐茎,分成数株,并修剪去部分须根后种植,每穴两株。载后覆土压紧,施入人畜粪水。每年返青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或厩肥。 如露地栽种,宜与高秆作物间作。 采集 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药材产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福建。 鉴别 全草黄褐色,根茎细长,节明显,节上有残留的膜质鳞叶,并有少数弯曲卷缩的须状根,叶皱缩。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含多种皂甙。 有奇梯皂甙元(Kitigenin)、薯蓣皂甙元(Diosgenin)、五羟螺皂甙元(Pentologenin)、铃兰皂甙元(Convallamasogenin)、异万年青皂甙元(Isorhodeasapogenin)、异吉祥草皂甙元(Isoreineckiagenin)、吉祥草皂甙元(Reineckiagenin)、异卡尔嫩皂甙元(Isocarneagenin)。还有β-谷甾醇葡萄糖甙[1],滇吉祥草皂甙元(Yunnanogenin)[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39 [2] 药学学报 1964;11:407 。【药性】:性味 甘,凉。 ❶ 《生草药性备要》:“甘,平。” 功效 清肺,止咳,理血,解毒。 主治 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疮毒,赤眼,疳积。 ❶ 《生草药性备要》:“叶止热咳,新咳血,理伤症,大肠结热,泻血,小儿脱肛下血,俱煲肉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或捣汁、浸酒。外用:捣敷。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贵州草药》:“治跌打损伤或骨折:吉祥草、水冬瓜根、凤仙花秆各适量。捣绒,加酒炒热,包伤处。” 单方应用 ❶ 《贵州草药》:“治吐血、咳血:吉祥草煨水服。” 食疗 ❶ 《壮族民间药草》:“治吐血,咳血,外伤出血:吉祥草全草15~30g,吐血者,同鸭肉炖服;咳血者用瘦肉炖服。外伤出血者,鲜品捣烂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