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唇相讥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反过口来讥讽对方。多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回报以讥讽的话。反唇:反过口来,回嘴。 讥:讥讽。 [出处] 汉·贾谊《陈政事疏》:“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连诟斥之,辄反唇相稽。”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苏光《笑的武器》:“他的内部讽刺画,虽不指名道姓,也有些同志总爱‘对号入座’,有的还反唇相讥。” ❷ 作状语。 巴金《秋》一:“‘三妹,你怕什么?我又不会把你嫁给枚表弟,’觉民反唇相讥地说。” [附条] ❶ “反唇相攻”。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告讦》。 ❷ “反唇”。清·赵翼《瓯北诗钞·五言古三》。 [同义] 冷嘲热讽 唇枪舌剑 [反义] 心悦诚服 不容置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