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反事实度量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反事实度量法 在经济史的计量研究中,可以不根据事实,而是根据推理的需要,提出一种反事实的假定,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来估算经济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 这里所谓的不根据事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某一事件或事物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可以假定它不曾存在,然后根据这种假定来估算经济生活中可能由此引起的后果;二是某一事件或事物在历史上不曾存在,但可以假定它存在过,然后根据这种假定来估算经济生活中可能由此引起的后果。 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威廉·福格尔最早运用“反事实度量法”研究的课题是铁路运输在19世纪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问题。如果采用“反事实度量法”来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大小,则必须先作出以下三个假定: 假定教育支出只限于公共教育支出,而不包括个人用于学习的一切费用。如果公共教育支出为零,则教育支出也等于零; 假定劳动力质量的变化只受教育支出的影响,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果教育支出为零,则劳动力质量不变; 假定在劳动投入数量不变和生产资料投入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总产值的变化只受劳动力质量变化的影响,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劳动力质量不变,则总产值不变。 实际上,这三个假定都是过分简单的,因为实际生活已经表明的教育支出、劳动力质量、总产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远比这复杂。因此,到目前为此,“反事实度量法”还不宜于作为计算智力投资的经济效果的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