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反“右派”、“托陈取消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反“右派”、“托陈取消派” 川陕肃反运动中,张国焘制造的诬陷迫害红军领导干部的事件。1933年2月,张国焘为维护其家长式统治,在中共川陕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发动所谓反“右派”、“托陈取消派”的斗争,制造舆论,把那些对他的错误提出过批评意见的干部诬为“右派”、“托陈取消派”,说什么“右派是托陈取消派的新生力量”,而“托陈取消派”又是“目前反革命派别的领导中心”。并在制造舆论的同时,有意逐步将川陕苏区的肃反运动引到党内和红军内。同年7月,反“三路围攻”结束后,张国焘认为难关渡过,大局已定,便无所顾忌地罗织罪名,把斗争矛头直指在鸡鸣河、小河口等会议上公开反对过他的曾中生、余笃三、旷继勋等红四方面军的部分高中级干部,诬陷从苏联学习归国的余笃三、王振华、朱光、杨伯、赵箴吾等是“托陈取消派”,旷继勋是“右倾机会主义”、“国民党改组派”,而曾中生则是“与托派、改组派等联合形成小组织活动”的“右派首领”,不顾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反对,将他们恣意逮捕关押,并先后将余笃三、旷继勋等杀害。曾中生在红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一时不敢杀害,便长期关押。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惧怕中央干预,于1935年8月红军长征到四川西北部卓克基时,竞卑鄙地将曾秘密杀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