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厌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厌食 厌食是指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主要是由消化功能调节失去平衡而致。本病属于中医“恶食”、“不嗜食”及“厌食”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与小儿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锌缺乏、小儿情绪变化及不良饮食习惯有关,长期厌食可导致营养不良和体质减弱。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及情绪变化导致脾运胃纳功能失常而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食欲减退或消失,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2.伴随有营养不良和体质减弱症状。 3.除外消化系统及全身其他慢性疾病。 二、实验室检查 1.发及血锌、铜、铁等微量元素检查,可出现含量降低。 2.D-木糖吸收排泄率降低。 〔鉴别诊断〕 1.应与偏食鉴别:后者为选择性拒食。 2.全身性疾病如结核、肝功能低下、高血压酸中毒及尿毒症等引起厌食,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厌食均会出现原发病临床表现。应针对不同病因做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脾运失健 面色少华,厌恶进食,食不知味,暖气泛恶,胸闷痞满,大便不调,进食或多食后脘腹胀满,舌苔白或白腻,脉缓。 二、脾胃气虚 不思进食,形体消瘦,面色少华,食少便多,易汗出,易外感,舌体胖嫩,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三、胃阴不足 食少饮多,面色萎黄,皮肤失润,纳谷呆钝,口干喜饮,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主要为改善饮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脾运失健 治法:健脾助运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苍术、佩兰、藿香、神曲、鸡内金、焦山楂各10g 白豆蔻6g 陈皮、砂仁(后下)各3g 加减:苔黄腻者加青蒿、荷叶;脘腹胀满者加莱菔子、枳壳;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麻仁。 2.脾胃气虚 治法:健脾益气,扶运助化。 方药:异功散加减。 党参、茯苓、扁豆、白术、神曲、谷芽、麦芽各10g 陈皮3g 水煎服。 加减:腹胀满加木香、香附、厚朴;汗多易感冒加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情志不畅者加柴胡、郁金、川芎。 3.胃阴不足 治法:润养胃阴,助运开胃。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 沙参、山药、五竹、麦冬、石斛、白芍、谷芽、麦芽各10g 乌梅6g 香橼3g 加减:疲乏少力者加太子参、茯苓;口渴心烦者加天花粉、芦根;大便干结者加郁李仁、柏子仁;手足心热加丹皮、地骨皮、枣仁。 三、硫酸锌10mg,每日1~2次。血锌低下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 四、多酶片1~2片,每日3次。胃液素5-10ml/次,每日3次。 五、单方验方 1.运脾合剂:苍术、焦山楂、陈皮、鸡内金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脾失健运者。 2.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5g,槟榔9g,陈皮6g,木香6g,炙甘草4.5g,水煎服,每日1剂。 3.明党参9g,乌梅肉5g,生甘草3g,白茯苓6g,炒白术6g,怀山药9g,橘皮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厌食属脾阴不足者。 4.炙鳖甲、炙龟版、炙穿山甲、鸡内金、炒槟榔各30g,砂仁12g,番泻叶3g,共研细粉。2岁每服2g,3岁每服2.5g,每增1岁递增0.5g,1日2次,开水冲服,治疗小儿厌食属食滞者。 5.焦白术、茯苓各4.5g,枳壳、砂仁各1.5g,共研细末,每日1剂,分3次服。 6.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g,莱菔子6g,鸡内金5g,共研细末,加淀粉2g,用开水调成糊状,临睡前适量敷脐,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7.糯米700g,山药、芡实、莲子肉、薏苡仁各90g,茯苓(去皮)60g,川椒15g,共研细末,混匀装瓶,每服10~20g,加白糖适量,开水调热服,1日3次。 六、中成药 1.健脾消食口服液:3岁以内每服5~10ml,3~6岁每服10~20ml,日服2次。 2.小儿胃宝丸:一次2~3粒,一日3次,3岁以上酌增。 3.消积丸:适用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岁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4.大山楂冲剂:1~3岁每服3g,3~6岁每服6g,6~9岁每服9g,日服2次。 5.健儿散:3~6岁每服2~3g,6~9岁每服3~5g,日服2次,需连续服药1~2个月。 七、针灸疗法 1.针刺:取足三里、梁门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2.耳针:取脾胃、小肠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4次,双耳交替,每隔1~3天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3.刺四缝:取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放出白色粘液,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八、推拿疗法 1.清补脾土,清大肠,揉板门,摩腹,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揉擦肩井,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2.补脾土,揉四横纹,揉板门,清肝经,补肾经,揉二人上马,运内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捏脊,揉擦肩井,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适于脾胃虚弱型厌食。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证明,山楂酸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其所含脂肪酶,能促使脂肪消化,并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鸡内金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能使胃液分泌量增加,胃液酸度增高,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包括胃运动期延长及蠕动波增强,胃排空速率加快等。其增加消化力的作用较迟缓,但维持时间较久。丁香能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力,减轻呕恶。丁香浸出液能刺激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其分泌的胃酸度高且消化力强,并能增强胃蛋白酶的分泌和活力,刺激胃肠蠕动,而促进消化。丁香油酚能使胃液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不增加。六曲含有多种酶类,能促进消化,麦芽含有消化酶及维生素B,能助消化。麦芽煎剂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轻度促进作用。谷芽所含淀粉酶有促进淀粉消化的作用。陈皮水煎物能使人唾液淀粉酶活性提高,有助于消化。此外,白蔻仁、草豆蔻、砂仁、生姜均能增加胃液及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