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卒
《广韵》臧没切,入没,精。 ❶ 步兵。后泛指士兵。 《史记·高祖本纪》:“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爰命{崇文},分卒禁御;有安其驱,无暴我野。”{柯岗}《刘帅印象记》:“军队是党和人民的,我没有一兵一卒。” ❷ 旧时被征调服徭役的人。 《史记·孝武本纪》:“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汉书·沟洫志》:“{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隄},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在铁官里劳动的人有徒,有卒……卒是定期服徭役的民人。” ❸ 指一般差役。 如:走卒﹑狱卒。 ❹ {春秋}时{齐国}居民的编制,三百家为一卒。 《国语·齐语》:“制鄙三十家爲邑,邑有司;十司爲卒,卒有卒帅。” ❺ {春秋}时军队的编制,以一百人或二百人为卒。《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爲伍,五伍爲两,四两爲卒。”《左传·昭公三年》:“公乘无人,卒列无长。”{杜预}注:“百人爲卒。”{齐国}二百人为卒。 《国语·齐语》:“四里爲连,故二百人爲卒,连长帅之。” ❻ {春秋}时军队中二十五人的指挥者。 《逸周书·武顺》:“卒必力……卒不力,无以承训。”{孔晁}注:“卒,二十五人之帅,故以勇力爲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