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
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疾病。 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的人和哺乳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是由于进食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引起。人对本病普遍易感。 成虫定居于肝内胆管内,产生多种病理改变。 潜伏期1~2个月,轻者可无症状,仅粪便检查发现虫卵。重者有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腹胀、肝区不适、肝脏肿大,尤以左叶为明显,并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失眠等。 初次大量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轻度黄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重度感染可出现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儿童期严重感染可致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少数甚至引起侏儒症。当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及阻塞性黄疸。白细胞总数轻度至中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儿的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到华支睾吸虫可确诊。 应注意饮食卫生,加强粪便管理来预防。主要治疗药物有六氯对二甲苯、呋喃丙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