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升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升麻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周麻、鬼脸升麻、绿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和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的根状茎。升麻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地。 兴安升麻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四川等地。大三叶升麻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春、秋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和泥土,晒至须根干时,用火燎或用竹筐撞去须根,晒干。 呈分歧极多的不规则块状,大小相差甚悬殊,长3.5~8~13厘米,直径0.7~3~6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茎基痕的圆形空洞甚密,成为歧状的突起,洞径0.4~1厘米,洞壁断面有放射状沟纹,外皮脱落处可见网状维管束。 周围细根残基极多,坚而刺手。体轻而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带灰绿色。 无臭,味微苦。 体轻而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水平,纤维性,微带绿色。微臭,味微苦而涩。 质硬而轻,断面黄白色呈片状,中有大空洞,洞壁的断面有放射状沟纹。 气无,味微苦。广东、福建所产的“广东升麻”,为菊科植物麻花头Serratula chinensis S.Moore的根,在当地亦习惯作升麻使用。炮制时,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味甘辛微苦,性凉,无毒。入肺、脾、胃经。 升阳,发表,透疹,解毒。 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神农本草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内服:煎汤,1.5~15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❶ 治血崩:升麻2.5克,柴胡2.5克,川芎5克,白芷5克,荆芥穗30克,当归30克。 水2碗,煎1碗,食远服,即止,多不过5、6服(《墨宝斋集验方》)。 升麻根茎含升麻碱、水杨酸、鞣质、树脂、咖啡酸、阿魏酸。兴安升麻根茎含升麻素、生物碱、糖类、有机酸、树脂、甙、异阿魏酸,阿魏酸和咖啡酸。 大三叶升麻含生物碱。药理实验表明❶ 抗菌作用:升麻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其变种绿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var.simplex Huth.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兴安升麻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降低血压,加强心跳振幅而不影响其节律;松弛小肠平滑肌;可用于轻型高血压患者,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它还能增强支气管及消化道的腺体分泌。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有时用于月经不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