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𩞧午;晌午;饷午;少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𩞧午;晌午;饷午;少午sau53u53sao53wu53❶中午,正午。明弘治十六年《温州府志》卷一《风俗·民事》: “人家早晚食米粥, 𩞧午食米饭, 罕食麦面。”与早晚并举,“𩞧午”指午饭时。亦作“晌午”。 宋佚名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徽宗敕下,差甄守中做监斩官。是那晌午时分,押往市曹。”清乾隆五十年《涪州志》卷五《风土志·方言》: “正午曰晌午。”邢棻《锦城竹枝词》: “风日不寒天晌午,满城都是太平声。”民国二十二年《顺义县志》卷十二《风土志·方言》: “晌午,日正午也。” 又作“饷午”,意即午饭时也。明赵世显《芝园稿》卷十三《东郊观稼》诗: “畏暄儿荷笠,饷午妇持筐。”“饷午”,谓午饭时。清许浚《和施佩宜且适斋诗》之二: “春眠不觉曙光迟,梦醒披衣饷午时。”吴邦治《纪梦中平山堂句》: “披衣日饷午,齿颊漱芳鲜。”或记音作“少午”。清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土语方言》: “少午,午时也。” 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午曰少午。”周芷颖《新成都》第四章第二节《语言》: “少午——正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