𤆵耳朵;葩耳朵p‘a55ər53to55pa55er53do55怕老婆的人。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失新郎》: “问新人也不知夫向何往, 莫不是𤆵耳朵怕见婆娘。”唐枢《蜀籁》卷二: “大哥𤆵耳朵, 二哥耳朵𤆵。”又卷三: “𤆵耳朵男人万岁。”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 “𤆵耳朵, 不就是毛病么?”原注: “𤆵耳朵,是怕老婆的代名词。”又《暴风雨前》第二部分: “伍平是𤆵耳朵! 平日打三个擒五个,啥都不怕,歪得象一只老虎,如今武松进门, 就皈依佛法了。”原注: “𤆵字也是新创的字, 读成 ‘怕’ 字的阳平声, 用途甚广泛, 有软柔意思。这𤆵字的创作年代, 与 ‘搞’字 ‘垮’字差不多相同, 但被采用, 还是近七八年的事。𤆵耳朵是怕老婆的代名词。”艾芜《我的旅伴》: “你不管管你的老婆子,你倒骂我, 你这天生成的𤆵耳朵!”原注: “ ‘𤆵耳朵’: 意思怕老婆。𤆵应读pa。”亦作“葩耳朵”。 民国《息烽县志》卷二十九《风土志·方言》: “谓轻信曰葩耳朵。”此犹通语“耳朵软”。西南官话中惧内者自然“耳朵软”, 对老婆大人言听计从, 即俗谓“𤆵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