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𢷍;𢳃in213yin213量 (多少、 大小或长短)。 《集韵·焮韵》: “𢷍……一曰平量。或从焉。”清黄云鹄《广粥谱·平粜章程》: “至𢷍米数钱管帐书役各项人等,每书办每日每人给工食钱一百二十文。”范寅《越谚》卷下《单辞只义》: “𢷍, 荫, 较物长短。”张慎仪卷下: “量粮食曰𢷍。”原注: “《集韵》: 𢷍, 于靳切。平量也。 或作𢷍。今俗作𢪪,非。” 民国三十三年《重修彭山县志》卷二《民俗篇·方言》: “𢷍(音映), 量物也。”亦作“𢳃”。 明邓球《闲适剧谈》卷五: “𢳃,音印,剂也。一曰评量。”清嘉庆《正安州志》卷四《艺文》录赵宜霦《龙神祠工竣碑记》: “守祠僧人,按月收乡约王兴凤等𢳃米三市斗。”翁䨟霖《南广杂咏》: “一肩𢳃就早登程, 仓斗何如市斗盈。”原注: “量米谷曰𢳃, 音硬。” 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量粮食曰𢷍。 𢷍一作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