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肉类加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肉类加工

(四)肉类加工

河南是我国的生猪主产省区之一,南阳黄牛也有很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的肉类加工业设备简陋,品种单一,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食用肉,主要依靠民间屠宰坊。到1953年底,全省肥猪出栏250万头,其中群众自宰199.7万头,占出栏总数的80%。1953年开始筹建郑州肉联厂(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批兴建的3个肉联厂之一),1956年建成投产,日宰生猪能力1 000头,冷冻能力1 200吨,主要以生产冻白条猪肉为主,大部分出口原苏联、东欧等国家。1955年国家实行生猪派购政策,1957年牛、羊、蛋、水产品实行国家派购,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河南省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屠宰加工业,开封、洛阳、南阳、信阳等地市的肉类加工厂相继建成投产,全省逐步建立起肉类加工体系。到1961年底,全省商业系统有屠宰冷冻加工厂33个,年实际加工能力4 912吨,主要产品有鲜冻猪、牛、羊肉,冻副产品,冻家禽、家兔和罐头,除小部分产品供应本省居民消费外,大部分产品支援京、津、沪、穗及东北。1966年开封肉联厂建成分割肉生产线,改变了河南肉类加工产品单一的局面,不久,其他肉联厂的分割肉生产线也相继建成投产。1977年郑州肉联厂“平板冻结”试验成功,缩短冻结时间,经济效益显著,随之在全省推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国营肉类加工企业有了更大发展,大中型肉类加工企业注重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机械化作业流水线初具规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981年底,全省商业系统肉类加工企业达到101个,固定资产原值1.7亿元,屠宰设备2 548台,日宰生猪能力3万头,工业总产值3.3亿元,实现利税1 108万元,鲜冻猪肉产量1.08万吨,鲜冻牛、羊肉产量0.77万吨,肉制品0.26万吨,产品远销国外。1985年国家放开生猪经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河南省肉类加工企业按照商业部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改变经营方式,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创名牌求发展,走肉制品精、深加工的路子。不少企业内引外联,同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合资联营,组建中外合资企业,促进河南肉类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河南的火腿肠已成为一大拳头产品,占领全国70%以上的市场。洛阳春都食品集团,年产火腿肠20万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成为我国最大的火腿肠生产企业。随着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先后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13家企业联营,组建企业集团,壮大企业实力。在此基础上又同美国、新加坡的5家国际性跨国投资机构合资,成立了由春都集团控股的中外合资洛阳春都实业有限公司。1995年末, “春都”企业总投资为16.53亿元,拥有各种设备2 680台(套),固定资产原值5.06亿元,工业总产值21.31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2.05亿元,利税总额2.74亿元。经济效益连续两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河南双汇集团开发生产的分割肉、兔肉等产品,远销到原苏联、东欧、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创汇2 300万美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肉类出口企业。到1995年底,河南双汇集团的总资产12亿元,年屠宰生猪50万头、活牛10万头,生产火腿肠16万吨、罐头5万吨,年销售收入由1984年的1 000万元增加到20.4亿元,增长203倍,创利税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在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5全国工业企业最优500家”综合评价排序中,居内贸系统肉类加工行业第一位。1995年底,河南省商业系统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到144个,固定资产原值18.7亿元,日屠宰生猪能力4.74万头,工业总产值41.67亿元。

☚ (三)油料加工   二、主要农产品储运能力 ☛

(四)肉类加工

(四)肉类加工

山东是我国生猪的主产省之一。新中国成立前,青岛市实业公司在观城设置了“打牛房”,以手工操作杀猪卖肉,供应市民食用和出口,但无冷藏设施;广大农村和其他城镇食用肉,主要依靠民间屠宰坊。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山东省在大力发展养猪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屠宰加工业。1953年成立山东省食品公司,接管了青岛市实业公司的“打牛房”,将其改造为以屠宰生猪为主的宰牲厂;1957年建成全省第一个肉类加工联合企业——济南肉联厂,日宰生猪2 000头;同时,益都、临沂和博山等地相继建成肉联厂,日宰生猪近1 000头。经过努力,全省逐步建立起与消费、外调、出口任务相适应的肉类加工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国营肉类加工企业更有了长足发展。到1990年底,全省国营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到149个,年屠宰生猪能力达到1 456万头,生产肉制品总量达到1.89万吨。肉类加工企业数比1980年增长1.16倍。宰杀生猪能力增长近1倍。
自60年代开始,国营商业部门开展肉类加工下脚料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建立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生化制药工业。经过努力,到1990年底,全省国营商业生化制药工业单位发展到22个(包括12个生化制药车间)。生产出口、内销生化制药和保健品达60种,剂型5种。1990年全省生化制药工业总产值达到9 716万元,居全国第2位。所产胰岛素、人工牛黄、细胞色素丙、胰酶粉、肝素纳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列全国前茅;冠心舒、眼生素、妇血宁等产品均占全国首位。
全省供销系统发挥其遍布农村、联结农民的优势,近几年在畜禽加工方面有较大发展,1990年底,全省供销系统肉禽加工单位发展到57个,拥有固定资产总值(原值)5 525万元,年产量达到2.8万吨,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8 579万元。

☚ (三)果品加工   (五)饲料加工 ☛
000182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