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洋捕捞品种资源及渔场分布
表1-4-3 海水水产资源品种与分布
序号 | 主要品种名称 | 主 要 分 布 | 序号 | 主要品种名称 | 主 要 分 布 |
12 | 舌鳎 | 广东沿海及江河口均有分 布 | 25 | 马氏珠母贝 | 生产于大亚湾、大鹏湾。 粤 西主要为人工育苗生产 |
13 | 中国对虾 | 广东沿海均有分布以珠江 口海域多 | 26 27 | 大珠母贝 江珧(三种) | 仅在雷州半岛西南部 广东沿海皆有分布,以海 丰、硇洲岛多 |
14 15 | 墨吉对虾 长毛对虾 | 广东沿海 以柘林湾、韩江口、榕江口 外海域,大亚湾多 |
28 | 扇贝(华贵栉孔扇 贝、海湾扇贝) | 华贵栉孔扇又分布于大亚 湾、大鹏湾、遮浪阳江闸坡,海 湾扇贝为引进种 |
16 17 | 日本对虾 斑节对虾 | 广东沿海 主要在雷州湾近海,其次大 亚湾,碣石湾汕头外海 |
29 30 31 | 牡蛎(四种) 文蛤(三种) 蛤仔(菲律宾蛤仔, 杂色蛤仔) | 广东沿海分布广 广东沿海分布广 广东沿海分布广 |
18 19 | 新对虾(其中) 龙虾(四种) | 广东沿海分布广 硇洲岛、川山群岛、三门岛、 遮浪、碣石湾、甲子港,资深、 靖海、南澳等地沿海 |
32 | 西施舌 | 广尔沿海以金厢、海门及埕 海域分布广 |
20 | 锯缘青蟹 | 广东沿海泥或泥沙质潮间 带、浅海 | 33 34 | 缢蛏 河蓝蛤(光滑河蓝 蛤、红肉河蓝蛤) | 广东沿海皆有分布 分布广,粤东的榕江口至韩 江口一带,以红肉河蓝蛤为 主,珠江口伶仃洋至岸门一 带,以先滑河蓝蛤为主 |
21 | 泥蚶 | 广东沿海以洋边海、饶平、 台山、大洲港多 |
22 | 毛蚶(二种) | 广东沿海分布广,以大埕 湾,碣石湾及湛江沿海多 |
35 | 杂色鲍 | 分布于惠东县的资深,靖 海、海丰的遮浪、三门岛辣甲 岛、麻岭、高山角、湛江的硇岛 岩礁海岸区域 |
23 | 翡翠贻贝 | 广东以莱芜、海山及上川岛 附近海湾为优 |
24 | 凸壳肌蛤 | 广东沿海 |
南海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广东水产品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居全国之冠。渔业在全省广义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省沿海有42个市、县从事海洋渔业,主要渔港有100多处。南海主要渔场有:台湾浅滩渔场、粤东渔场、泥口渔场、珠江口渔场、万山渔场、粤西渔场、北部湾渔场等。按作业区可划分为沿海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区,近海拖、围、刺、钓综合作业区,大陆架外海拖、围、刺、钓作业区等。
表1-4-4 南海海洋捕捞主要品种
鱼 类 | 真鲷、二长棘鲷、黑鲷、黄鳍鲷、鲱鲤、金线鱼、蛇鲻、马面鲀、大眼鲷、海鳗、石斑鱼、马鲛、鳓 鱼、鲳鱼、鲥鱼、鲆、鲽、蓝圆鲹、金色小沙丁、竹䇲鱼、鲐鱼、黄花鱼、带鱼、海鲶、鳐、魣、金枪鱼、 鲣鱼、青鳞鱼、公鱼、鲨鱼、飞鱼、梅童鱼、七丝鲚、鲻、鰶鱼等 |
虾蟹类 | 黑吉对虾、长毛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周氏新对虾、 印度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鹰爪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脊尾白虾、啥氏仿对虾、享氏仿对 虾、龙虾、琵琶虾、青蟹、梭子蟹等 |
头足类 | 乌贼(黑鱼)、枪乌贼(鱿鱼)、章鱼(八爪鱼) |
其 它 | 海参、海龟、海豚、海马、海胆、玳瑁、鲎等 |
备 注 | 南海鱼类多达1 000多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0多种 |
广东省沿海鱼类资源分布示意图

表1-4-5 南海主要渔场
序 号 | 名 称 | 单 位 | 合 计 | 备 注 |
1 2 | 南海海洋总面积 南海渔场总面积 |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 2 160 800 1 536 000 | |
3 其中 4 | 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含北部湾) 南海北部外海渔场 南海北部近海渔场 南海北部沿岸渔场 远洋渔场 |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 125 000 85 000 157 000 133 000 1 111 000 | 200米等深线以内 90—200米 40—90米 40米以内 200米以外 |
5 | 按作业习惯划分主要渔场:台湾浅滩渔场、汕头渔场、甲子渔场、汕尾渔场、垠口渔场、泥口渔场、担杆—大星针 渔场、珠江口渔场、万山底渔场、后门甲渔场、二门外渔场、南鹏—上下川渔场、沙堤口渔场、上六十渔场、中八十渔 场、上九十渔场、放鸡—海陵渔场、硇州渔场、七洲渔场、铜鼓渔场、夜莺岛渔场、白马井渔场、昌化渔场、莺歌海渔 场、三亚渔场、东沙渔场、西中沙渔场、南沙渔场等。 |
6 | 广东省大陆海岸线 | 3 368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