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改革开放时期 (四) 改革开放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共浙江省委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整顿基层党组织。由于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基层党支部工作遭到破坏,党的基层组织存在着不少问题。全省5. 6万多个基层支部中约有20%左右软弱涣散,一部分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相当一部分党员党的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有不少党员消极落后,不起作用,有的甚至贪污腐化、违法乱纪。1981年,中共浙江省委抽调了2 000余名党员干部,到42个公社、743个生产大队进行整顿党的基层组织试点工作。1982年1月,浙江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整顿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在浙江省委的领导下,各地、市、县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由点到面铺开。到1982年底,全省经过系统整顿的党支部有13 600多个,其中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支部3 182个。这次整顿,在基层党组织中进一步清理了“左”的思想影响,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改变了部分支部软弱涣散的状况。 2. 开展全面整党。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按照中共中央的整党决定和浙江省委的部署,在浙江农村开展了全面整党。全省参加乡、村两级整党的党员91万人,占全省党员总数的65%以上。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空前规模的全面、系统的整党。为了搞好整党,浙江省委组织了5万多名党员干部到农村基层帮助指导。这次农村基层整党,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❶自始至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比较系统地进行党的理想、宗旨和纪律的教育,促进了党员素质的提高; ❷从纠正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正之风入手,较好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严重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的问题。整党期间,全省农村党员共退出拖欠的公款3 000多万元;退出多占建房土地270多亩,交出罚款270多万元;党员登记中,因不符合党员标准,不予登记的党员2 019名,缓期登记的3 531名; 乡、村两级党员的出党面,约占农村正式党员总数的0.22%; ❸认真抓了基层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全省农村党支部在整党中进行调整充实和改选的有35 398个,占农村党支部总数的53.53%。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发展以后出现的新情况,还新建了1956个农村党支部; ❹坚持整党工作与农村的改革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以整党推动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全面整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四个方面,都有了进步,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上的严重不纯状况有了改变,同时也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和发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3. 实行“双争”活动目标管理。1981年12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活动的意见》(简称“双争”活动)。以后,“双争”活动从部分地区、部分单位逐步发展到全省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1982年,全省各地共涌现出5 479个先进党支部,20 679名优秀党员。1983年3月,省委隆重召开全省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代表会议,把全省的“双争”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1986年,奉化县莼湖镇党委借鉴现代化生产管理的经验,率先对“双争”实行了目标管理。他们把党内“双争”活动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设立目标,对标入座,定分考核,举优促劣”的办法,对年终考核评出的先进支部和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后进支部进行整顿;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妥善处置,使党支部和党员争创目标更加明确,“双争”活动的内容更加具体,给农村党支部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1988年1月,浙江省委组织部在奉化县召开“双争”活动目标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双争”活动目标管理在农村和其他各条战线的基层党组织中被逐步推开。到1989年,全省农村已有77%的支部对“双争”活动实行了目标管理。199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正式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基层组织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实行“双争”活动目标管理,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提供了操作规范。至此,农村党支部建设走上了一条“双争”活动同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融为一体,不靠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4.加强党建工作。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这一新情况,1987年,中共浙江省委颁发了《浙江省乡(镇)党委暂行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党委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作用和任务。1989年,浙江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农村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和改进村级党组织的设置。1991年5月和1992年11月,浙江省委组织部先后召开了全省乡镇企业、农民股份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党建工作讨论会,对这些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行探索。到1993年底,全省乡镇企业党员总数增加到14. 66万名,建立乡镇企业党组织10 944个,其中建党委的26个,建党总支的204个,建党支部的10 714个。与此同时,在村办企业较多、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建立了党委或党总支。其中,行政村建党委的3个,建党总支的177个。 5. 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1990年8月,中共中央在山东莱西县召开全国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以后,浙江农村村级组织建设从过去单一地抓村党支部建设转到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上来。1990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专门召开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抓好村支部领导班子的配备,重点是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加强了村委会、经济合作社、团支部、妇代会等村级组织的建设。到1992年,全省99. 5%的行政村建立健全了党组织,99%的村建立了村委会,92%的村建立了经济合作组织,还有98%的村建立了团支部,93%的村建立了妇代会。1991年,全省从县、乡镇机关下派了7 300多名干部到4 000个贫困村、后进支部帮助工作和任职。到1993年,全省农村后进支部从原有的4 000多个减少到2 238个,后进村党支部的面从8%下降到5.1%。1992年,在乡镇“撤扩并”后,浙江省委又抓了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在全省乡镇机关普遍开展了思想作风整顿,进一步健全了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和完善乡镇干部聘任制。与此同时,改革乡镇部门干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县级部门驻乡镇的干部,能放给乡镇管理的尽量放给乡镇,加强乡镇对乡镇机关干部的统一管理,理顺关系。此外,自1988年冬开始,浙江省委连续6年在农村开展了以党员、干部为重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每次教育都由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最多的一次共抽调县以上机关干部2万多人,区乡干部7万多人,合计约9万多名干部到农村基层搞教育。每次教育都密切联系农村工作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强调虚实结合,以虚促实,切实解决农村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6. 以奔小康为目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1993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会后,浙江省委制定了《浙江省农村行政村党的工作三年规划》,提出了1993—1995年全省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根据浙江省委的部署,各市、地、县、乡、村从上到下普遍制订了农村党的工作3年规划,并围绕3年规划的实施,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奔小康活动。1993年7月,浙江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科协下发了《关于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的通知》,提出了培训实施方案。接着,省委组织部和省科协组织10多个厅局近百名专业人员编写了培训基本教材《农村奔小康指南》从书。到1994年5月,全省已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22. 54万人(次),其中有2. 7万人被评为农民技术员和技师职称,农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进市场、奔小康的本领得到了提高。 在围绕奔小康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浙江省委还把发展党员、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基层党支部活力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到1993年底,全省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已发展到111万余人,农村党支部增加到73 628个,其中行政村党支部4. 3万个。 ☚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
(四) 改革开放时期 (四) 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重新肯定了商品流通和集市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励和扶持农村市场与流通的发展,江苏农村市场与流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促进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 ☚ 2.“文化大革命”时期 1.农产品流通 ☛
(四) 改革开放时期 (四) 改革开放时期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医治政治创伤和建设事业之中。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历史使命,并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委领导下,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加强,党的力量更加壮大,从而较好地发挥了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1995年底,全省有11个省辖市委,64个县(市)委,43个省辖市区委;有共产党员332. 9万名,其中,农村党员187万名,占总数的57. 9%; 有基层党组织18. 7万个,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9. 3万个,占49. 7%,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有乡镇党委1 981个,行政村党支部35 731个,乡镇企业党委1 981个,支部(总支) 20 189个。 ☚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基本做法 ☛ 00030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