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1.农业。宁德市制订、实施《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技术规范》,1993年防治1.2万株,节省成本9.22万元,增收增值133.2万元。实施《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规范》4400公顷, 增产91.1万公斤, 节省成本11.4万元。1991—1993年示范县(市)实施《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国家标准,累计面积2万公顷,每亩减少用药2次,共计节省农药120吨、费用150万元,增收600万元。
2.林业。示范县建立和完善了林业标准化体系,基本上杜绝了“见种就采,见种就育,见苗就造”的现象, 种、苗合格率达97%以上。其中,永安、漳平的种子、苗木合格率达100%, Ⅰ级苗分别占60.1%和65.5%;邵武市种子、苗木合格率分别达98%和97%,Ⅰ级苗占73.3%,大面积造林合格面积核实率、幼林抚育、间伐合格率均达100%。示范县3年营造速生丰产林生长量指标达到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的面积有3.78万公顷。木材质量明显提高,较示范前Ⅰ等品级率提高4—10个百分点。林化厂采用国际标准生产脂松香、松节油、树脂3.85万吨,产品质量都在99%以上。37个国有林业企业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其中,5个获省标准化科技进步奖。制订和修改了18个林产品标准。其中,6个采取国际标准,使林木种苗、速生丰产林标准覆盖面达85%以上,林业工业标准覆盖面达100%。3个示范县(市)标准化投资251.3万元,有用标准化效果达1365.2万元。
3.水产。水产方面在示范县推广标准化养殖面积达2万多公顷,单产普遍提高。河鳗单产达60吨/公顷,池塘养鱼单产达4500公斤/公顷,比非标准化鱼塘增产17%;稻田养鱼单产达795公斤/公顷,投入产出比1:3.2—5.4。自然流水养鱼是节能型渔业,单产6.2公斤/米2(相当每亩4120公斤),投入产出比1:3.35。由于山区养鱼投入成本低,产出高,因而,当地把标准化养鱼列为脱贫致富和解决山区吃鱼问题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