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风灾害
大风系指风力≥8级(17.0米/秒)的风,也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河南省境内大风有寒潮冷空气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及台风变性大风,每年农田遭受风雹灾害面积少则几万公顷,多则数百万公顷。1958年以来平均每年受灾面积在33.33万公顷以上。
1.大风灾害的地理分布。河南省地形和植被状况比较复杂,各地大风日数分布地理差异甚大。据1961—1990年大风资料分析,全省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3.0天,大部分地区为5~20天。北起鹤壁南至方城,西起伊川东至杞县,交叉形成了一个多大风区域,年平均大风日数都在15日以上,其中原阳、郑州、伊川、渑池等地达20~23天,鹤壁多达33.0天。豫西山区腹地卢氏、栾川一带为少大风区,年平均大风日数不足2天。
各地最大风速一般在20~30米/秒之间,个别地区达40米/秒(洛阳、扶沟),嵩山最大风速可超过40米/秒。山区由于地形起伏,最大风速相对较小,一般在20米/秒以下,卢氏、洛宁一带是全省最大风速最小的地区。出现最大风速的风,多数为偏北风或北风,个别地区由于受地形影响,大风的风向为西风或东风。冷空气南下所形成的大风居多,自华北平原南下为中、东路大风,以北风和东北风最为常见,入境后分四支路径抵达驻马店、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西路大风沿黄河谷地而来,呈西、西北大风吹向安阳、商丘、西华、新蔡等地。
2.大风灾害的季节分布。河南省大风在一年中季节性变化规律十分明显。春季全省普遍多大风,豫西渑池、洛阳、临汝、栾川春季大风日数频率25%~40%,其他地区大风日数频率为40%~50%,安阳春季大风日数频率达60%。夏季大风日数豫北、豫东及豫南较多,出现频率为20%~37%;豫中、豫西夏季大风日数频率为7%~20%。秋季全省大风日数出现频率多在10%~20%之间,豫西渑池、临汝、宝丰一带最多,出现频率为15%~22%,栾川、南阳一带出现频率不足5%。冬季大风日数全省以豫西、豫中为多,出现频率30%~50%;其他地区为10%~30%。
对全省不同地区而言,豫北、豫东春季大风日数频率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豫西地区冬季大风日数频率最多,春季次之,秋季略多于夏季;豫南地区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季次之,秋季略少于冬季。
3.大风灾害的年际变化。大风灾害也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大风出现的集中地带,一年之中出现大风最多的日数可超过100天,如鹤壁在1961年和1963年曾先后出现过103天和101天。特别是嵩山地区,据观测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有17年大风日数超过100天,1966年曾多达177天。全省也有不少地区,有些年份全年未出现大风天气。各地大风日数都以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最多,70年代明显减少,80年代最少。